优优健康网

首页  >  心理  >  心理疾病  >  性取向障碍是什么?性取向障碍是怎么形成的?

性取向障碍是什么?性取向障碍是怎么形成的?[图]

qmy 2017-2-10 10:36:12 同性恋男同女同心理 我要评论(0)

其实大家所谓的性取向障碍,就是人们常说的“同性恋”,事实上,同性恋并不属于性心理障碍,更不是属于变态的心理,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需求,只不过以前的人都隐藏自己,甚至自己欺骗自己,而现在他们敢大胆说出来而已,那么性取向障碍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性取向障碍是什么?性取向障碍是怎么形成的?(1)

1、导致性取向障碍的因素

性生活男性和女性繁衍后代的一个本能,这就是为什么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可是现在除了出现同性恋这个现象之外,好存在一些人,他们受到性取向障碍的困扰。那么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

其产生的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心理学上主要认为导致性取向障碍的为以下几种因素:

1.遗传因素:目前尚缺乏有关的家谱中发病率的资料,但推测遗传因素可促使其对某些环境因素易感。

2.环境因素:家庭影响在同性恋的发生上所起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生活在女性多的环境中,男孩常具有女性心理,易发展成同性恋。

3.经济因素:经济贫困者无力娶妻易导致同性恋。西方由于社会复杂,男性不易获得一个稳固的男性身份,而且有一种逃避男性责任的潜在倾向,也易发生同性恋。

在合理异性成员存在的情况下,同房或性兴趣的中心对象脱离了社会所公认的合理异性成员,而指向同性的一种性心理障碍。如果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合理异性成员并不存在或无法接触而出现一时的性取向异常,多属境遇性的,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属于性取向障碍。性取向障碍最常见的例子是同性恋。但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同性恋是否算性取向障碍亦有不同看法。

据称同性恋有某种自然性的背景。观察者指出,猴类在性发育成熟之前的性兴趣几乎全是同性恋性质的,同性恋也是狒狒、猩猩群体生活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在人类,古希腊曾特别推崇同性恋,认为它是和审美、道德等美好的品质有关。当前某些西方国家亦对同性恋采取容忍的态度。美国精神疾病分类系统不再将同性恋纳入性心理障碍。但基于目前中国专家的意见和中国人民传统的观念,同性恋应属于有悖常态的性取向障碍。

2、性取向障碍的定义

生物的两性活动在最原始时期主要与繁殖相联系,后来即扩大到性的满足,并在解剖、内分泌、心理和其他方面形成完全不同的性别个体。在人类,对异性选择和爱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行为。如果正常的性心理发展受不良的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则成熟的异恋驱力将被阻滞或歪曲,出现性取向异常。

所谓的同性恋就是“性取向障碍”,这些性心理障碍患者所追求的同房对象是同性,而不像正常人那样追求异性。如何认识和对待同性恋问题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存在广泛争论的问题。如《红楼梦》等古代小说中对同性恋既没有回避也没有严加斥责,说明这一现象并非罕见.

各种文化都曾斥责和反对这种违反伦理和道德准则的行为。但法国早在1810年就认定只要是发生在达到法定年龄的成年人之间的,经双方同意,私下隐蔽的同性恋活动就是合法的。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一些州在60-70年代也纷纷效法通过类似的法律。美国精神病学会于1974年经投票表决把同性恋从性障碍中删除。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也取消了同性恋,总的来讲,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客观存在,人们观念的总的趋势是采取开放、宽容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但80年代以来流行的艾滋病现多见于同性恋者的事实使西方社会一度出现恐慌,同性恋者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由于目前艾滋病已越来越多地在异性之间传播,所以那种片面地把同性恋和艾滋病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艾滋病是上帝对同性恋的惩罚的观点是绝对占不住脚的。

同性恋的一大特点是在上层社会和最下层社会中多见,发生率的高峰处于两个极端,许多历史名人如柏拉图、米开朗基罗等智力水平高的同性恋者。又如日本筑波科学城里有些科学家为了献身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导致家庭离异并走上与同性伴侣消遣有限的业余时间的道路。

在西方,同性恋的发生率可达10%,有些城市甚至还要高得多,它随着社会背景和生活一半而有所不同。国外有人把人的性取向意识看作一个连续体,在连续体的两端分别是完全同性恋和完全异性恋,处在其中间的是两性恋,其余的人则分布在这个连续体的其他区段。

当然,靠近完全异性恋一端的人占极大多数。在同性恋中有20%属精神性同性恋,从不发生性关系,有35%偶有性关系,经常保持性关系的只有15%,性关系混乱的只占很少数。

金赛调查报告表明,一些男性从青春期就是完全同性恋,这些人难以得到纠正,属于终生同性恋。在同性恋中的男性“妻子”和女性“丈夫”的性心理扭曲更为严重,他们多处于同性恋中的主宰地位。有些人既保持同性间同房往,也保持异性间同房往,则称为两性恋。有些人只是在一生中的某一时期或处于某一特定环境下时才出现同性恋倾向,像远航的海员、服役的士兵或集体宿舍的学生,称为境遇性同性恋;有些人则因失恋、婚姻破裂或其他原因而有过偶尔的同性恋倾向或性行为,为的是要寻求感情的宣泄,说明这些同性恋是后天发生的,它受人际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此外,幼年期教育的影响也十分重要。但同性恋的起因至今不明,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从遗传物质、激素水平、心理因素、社会历史影响等方面寻找原因。据1991年世界性学大会上的论文报告,有人发现同性恋患者大脑中视上核的体积和细胞数目都有增加,但这一发现尚待进一步证实。

大多数同性恋者具有良好的自我协调能力,他们不承认自己有病,也不会向医生求助,他们的性观念和自我感受是一致的,并不需求治疗。有些同性恋者则属于自我紧张性同性恋,他们缺乏良好的自我协调能力,痛恨自己的行为,处于严重的自责和心理冲突之中,十分痛苦,加之社会和亲朋的压力,于是能够寻求医治。这些人多为男性,女性少见。女性同性恋的总数大约仅为男性同性恋的半数左右。

同性恋的治疗很困难,不能单纯局限在疾病本身,也要看到社会或家庭背景的影响,要减轻工作压力,鼓励他们发展与异性的正常交往。厌恶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措施。强调早期预防,尤其是在儿童期就应接受科学的性教育,促进健全的性心理发展,这对于他们的一生幸福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 男性
    • 女性
    • 精神心理科
    • 性病科

    发表评论

    网名(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回复[]取消回复

    提交评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