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健康网

首页  >  人群  >  幼儿  >  宝宝大便的状态和身体状况有什么关系?宝宝抠肚脐眼怎么办?

宝宝大便的状态和身体状况有什么关系?宝宝抠肚脐眼怎么办?[图]

js 2017-12-28 10:04:53 婴幼儿大便肚脐 我要评论(0)

新生儿本身的身体都是非常的脆弱的,并且,在很多的时候,宝宝自己的语言功能还不是特别的完善,总是需要爸爸妈妈们自己来观察宝宝的健康状况,其中,宝宝的便便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那么,宝宝大便的状态和身体状况有什么关系?宝宝抠肚脐眼怎么办?

宝宝大便的状态和身体状况有什么关系?宝宝抠肚脐眼怎么办?(1)

1、宝宝大便状态和健康

母乳喂养:宝宝经过母乳喂养后正常大便应是外观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膏状,有一股甜酸气味,但不臭,无明显粘液,偶有颗粒样奶瓣或微带绿色。

人工喂养:宝宝的大便应呈淡黄色或土黄色,质较硬,干燥成形,往往不粘污尿布,如奶中糖多则变软,并略带腐败样臭味。

绿便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在临床,1周岁以上的幼儿也可见。引起绿便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通常有以下几点:

1.饥饿

在宝宝没吃饱的时候,宝宝因为饿而导致肠胃蠕动过快,使肠道中的胆红素尚未转换,就从大便中排出,此时的大便多数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

小编建议:准妈妈应增加奶量确保宝宝吃饱。

2.前后奶摄入不均衡

如果宝宝大便绿色的同时还带着泡泡,很可能是因为宝宝前后奶摄入不均衡,吃进了过多的前奶。因为前奶含有丰富乳糖,大便里才会有很多泡泡。宝宝同时还可能会有肠胀气的症状。

小编建议:准妈妈可以准备一个吸奶器,将前奶吸掉一些,避免宝宝吃太多前奶。

3.宝宝黄疸

宝宝在黄疸时可能会有颜色较深的绿色大便。

小编建议:让宝宝多吃奶多拉大便,促进黄疸排出。

4.对妈妈吃的食物敏感

当宝宝拉绿便的同时,还伴有烦躁不安、哭闹、起皮疹等反应时,需要考虑可能是宝宝对妈妈吃的食物敏感了。妈妈吃的食物中有的成分会进到乳汁,大部分宝宝不会受影响。不过有的宝宝会比较敏感而拉绿便。

小编建议:注意排查妈妈最近所吃的食物,尤其是牛奶和奶制品、海鲜鸡蛋。避开你所怀疑的食物2-3个星期,看看宝宝情况是否改善。

5.肠

如果同时宝宝拉得厉害,大便又是水样的绿便,那很可能是胃肠炎

小编建议:拉得厉害就需要看医生。同时妈妈要勤哺乳,防止宝宝脱水。

6.着凉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溢奶、拉绿色大便的现象,如果有细菌感染,需要积极的治疗。如果化验情况正常,可能宝宝消化不良或腹部受凉所致。

小编建议:妈妈要给宝宝所喝热水以及注意宝宝腹部保暖。

如果宝宝偶然出现一次绿便,而不伴有其它不适症状,则无需特殊处理。如次数较多,并且自己无法判断是哪种情况所致,可带宝宝去医院进行大便的实验室检测,如果有感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如果化验结果正常,则可针对以上提到的几种不同情况,分别对症处理。

2、宝宝抠肚脐眼怎么办

宝宝爱抠肚脐眼原因有三:

第一种:爱干净

有些宝宝比较爱干净,所以在看见肚脐眼有脏东西之后,才会用手去抠。

第二种:宝宝喜欢

有些宝宝就是喜欢将污泥抠出来闻一闻或是体验抠的感觉。

第三种:引发炎症

由于炎症导致肚脐眼瘙痒,宝宝控制不住,所以去抠。

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

如果是情况一:那没有关系

宝宝肚脐眼没有发生病变,不与身体其它部位相通,所以一次两次是没有关系的,家长不需要吓唬宝宝也不需要吓唬自己。

如果是情况二:家长应该及时制止

虽然肚脐眼不会受伤,但还是比较脆弱,所以家长这时候应该果断制止才是。

如果是情况三:去看医生

这时候宝宝身体还处在发育阶段,一旦肚脐受到炎症侵袭,很容易扩散到其它位置,引发败血症,所以家长这时候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

宝宝肚脐眼有泥,怎么正确清除?

1.出生后七天内,肚脐最脆弱

在这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宝宝脐带会自动脱落露出肚脐。这时候是肚脐非常脆弱的时候。家长在给宝宝洗澡时不可浸泡,穿的尿布不可遮住肚脐,纸尿裤、衣服不要摩擦到脐带残端,以免细菌进入伤口。脐带未脱落的情况下,家长可以用75%的精擦拭脐带根部杀菌。

2.出生后的一个月,肚脐需保护

虽然宝宝脐带已经脱落,但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所以对于没有足月的宝宝,家长需要每天一到两次用蘸有75%酒精棉签擦拭。与此同时,妈妈们还需要时刻关注脐带愈合情况,一旦出现红肿、散发异味,要立即带宝宝去医院。

3.宝宝满月,正常护理

这时候宝宝已经满月,虽然能正常护理,但还是不能将肚脐外露,以免宝宝着凉,引发感冒发烧、拉肚子等情况。家长在给宝宝洗澡时可以这样:

因为泡澡原因,脐泥变得松软,这时候用蘸有沐浴液的毛巾轻轻擦拭几下,点到为止。如果脐泥没有松软迹象,那么建议在洗澡之前,先用抹橄榄油将脐泥软化,然后再用棉签清除部分,洗澡时再用浴液清洁干净。

    猜你喜欢

    • 幼儿
    • 儿科
    • 肠胃外科
    • 皮肤科

    发表评论

    网名(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回复[]取消回复

    提交评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