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健康网

首页  >  人群  >  幼儿  >  O型腿和纸尿裤有什么关系吗?宝宝听力发育的几个阶段?

O型腿和纸尿裤有什么关系吗?宝宝听力发育的几个阶段?[图]

ycf 2018-1-4 17:30:46 听力O型腿发育 我要评论(0)

宝宝以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婴幼儿时期,如果没有照顾好宝宝,会留下非常多的后遗症,就比如说,有很多的人会认为宝宝穿纸尿裤对于以后的腿型有很大的影响,据说很多的宝宝穿纸尿裤会造成O型腿。

O型腿和纸尿裤有什么关系吗?宝宝听力发育的几个阶段?(1)

1、O型腿和纸尿裤关系

O型腿和纸尿裤有关系吗

针对父母担心孩子穿纸尿裤变O型腿的说法,儿科专家表示,家长们需要先了解到底什么是O型腿,导致O型腿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孩子出现O型腿的原因很多,像是孩子身体缺乏某种营养元素,例如钙、磷等,骨骼就会出现发育障碍,尤其是缺钙,会引发佝偻病,孩子就会有O型腿的症状。若是有外伤或是一些疾病,也会导致孩子出现O型腿等腿部畸形

O型腿和纸尿裤是没有关系的,纸尿裤尤其是加宽裆部的纸尿裤,只会因裆部的关系让孩子的双腿暂时向外掰,这和小腿胫骨向内旋转的O型腿是不同的,所以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要过早地让孩子学习站立,对于年纪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骨骼正处于发育期,过早过久地站立容易让孩子的腿部骨骼变形。

导致宝宝O型腿的常见原因

O型腿形成的最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发育性因素

在身体发育时期由于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骨骼发育障碍、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而出现膝内翻的改变;

失衡性因素

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或不正确的用力习惯引起支配关节的肌肉力学失衡,长期的肌肉力学失衡可以导致关节发生移位,而形成膝内翻。这种关节移位和大家都熟悉的关节错位是完全不同的,关节错位表现为对应的两个关节面发生相对位移而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关节移位主要表现为关节的旋转和关节间隙的异常,在膝关节表现为两脚平行并拢站立时髌骨向内侧旋转,这是膝关节的整体旋转引起的,不是髌骨半脱位,只要关节得到矫正髌骨就会回到前方,在X线正位片上显示膝关节内外侧间隙不等宽,内侧间隙明显变窄;

纸尿裤的选择、更换频次以及纸尿裤本身的设计也可能导致宝宝裆部、大腿两侧受力,影响宝宝长期站姿与坐姿导致O型腿;过早站立或学步也容易导致“O型腿”或“X型腿”。孩子单独站立的年龄不应早于9个月。宝宝长到6个月时,可以适当进行撑站练习;8~9个月时,可以进行扶站练习;到了10个月,则可以进行独立站;11月时可进行走步训练;1岁左右训练牵手走,1岁2个月时训练独立走。另外,常使用学步车会对宝宝的腿脚发育产生影响。因为学步车会压迫幼儿的髋关节,还会导致幼儿的平衡功能失调,使孩子对学步车产生依赖性,甚至对生殖器造成压迫。建议适当让孩子坐在学步车里,但每次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一天下来不宜超过1小时。

外伤或其他疾病导致的O型腿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定结构,可以随关节的改变做出适应性调整。在一般情况下,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不是形成O型腿的关键因素,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外伤引起外侧副韧带损伤等破坏了膝关节的稳定也可以导致O型腿,这在运动员比较多见,治疗时一般需要手术修补损伤的韧带。

这些行为会让宝宝变O型腿

宝宝趴睡

尽量避免趴睡,当宝宝趴睡时脚踝呈内翻或外翻状,长时间下来可能影响腿型发育,家长们应当勤于帮宝宝翻翻身、调整睡姿。

过早让宝宝学走路

宝宝11—12个月左右是最适合开始走路的时段。但是,有些爸爸妈妈急于求成,在宝宝9—10个月时就让他坐学步车,而这个时期的宝宝骨骼没有完全发育好,还不能承受自身的重量,很容易导致下肢骨骼发育不良,形成O型腿、X型腿等变形现象。

宝宝跪坐

宝宝经常跪坐也会导致腿部变形,宝宝跪坐时脚大多成外翻状,这时候家长们最好尽量帮宝宝移动脚型,帮他回复到正常的状态。

过度矫正姿势

2岁前后,宝宝的大脑神经发育完全,在走、跑中,肢体虽然会进行“自动矫正”,却容易有过度矫正的情形发生,“O型腿”反而会变为“X型腿”。专家提醒,这个时期的宝宝关节负荷随着体重和活动力的增加而加重,要及时矫正不正确的坐姿及蹲姿,避免过度矫正的情况发生。

2、宝宝听力发育的阶段

健康宝宝听力阶段正常反应

0~2个月

在觉醒状态下听到声音后转动眼睛和头去找声源。

听到突然的响声后两臂抱在胸前或四肢抖动并做出眨眼动作。

听到友善或熟悉的声音会停止哭泣或降低哭声,喜欢听高调和妈妈的声音。

妈妈用语言引逗时能够听到并做出应答式的回应,如“哦”“啊”“唉”等。

3~5个月

听到柔和、悦耳的音乐时面露笑容,并很安静地听,听到刺耳的音乐时全身乱动,烦躁不安。

已经能够倾听周围的声音,如说话声、乐器声,并在听到后将头转向声音一侧。

能够分辨熟悉和不熟悉的声音,听到母亲的声音会特别高兴,眼睛会朝着发声的方向看。

对愤怒的声音感到害怕,但是对发声的玩具很有兴趣。

6~8个月

已经能够感知习惯的语声,比如知道自己的名字等。

能够模仿一些感兴趣的声音。

听到妈妈叫宝宝名字时,听见后会转向妈妈并友好地微笑,表示应答。

能够听懂理解简单的语言。

可逐渐据声音来调节、控制自己行为,逐步学会倾听声音,而不是立即寻找声音来源。

9~12个月

逐渐能听懂几个字,例如家庭成员的称呼。

能够随着音乐摆手,并能够寻找视野以外的声音。

能够对简单的语言做出反应,如爸爸、妈妈、自己的乳名等。

听到大人的指令后能够指出自己的五官,如耳朵、眼睛、嘴等。

能够和大人一样去判断声音的来源,并且开始增强对词汇的感觉能力。

听力三小试

在现实生活中,小孩子听不到声音是无法正常学习说话的,古语中就有“十聋九哑”的说法,可见听力的健康对孩子非常重要。通过学习孩子从出生到判断听力正常需要一个阶段,因为宝宝不会表达,家长们就要针对每个阶段的宝宝进行相应的听力测试。

摇铃铛

小宝宝清醒时,妈妈在宝宝耳后10~15厘米的上方摇动铃铛,但不能让其看见铃铛。观察宝宝听到铃声后,是否立即停止活动或眨眼睛。如果出现以上反应表明听力存在,如果对铃声没有任何反应表明听力异常。

拍巴掌

妈妈在距离宝宝1米左右的地方猛烈拍巴掌,观察宝宝听到后是否会立即停止活动或眨眼,并且同时做出惊跳动作。如果出现以上反应,表明听力存在。

呼唤名字

5个月以上的宝宝在其背后轻轻呼唤他的名字时,或用竹板、锣鼓等敲出声音,观察宝宝是否很快把头转向声源。如果宝宝不转头寻找声音,没什么反应,大概是听力有问题。

“耳声发射”:这是一种适合新生儿的大面积的筛查,可以在新生儿睡觉时测查。这种筛查方法操作时间短,头上无须插任何电极,对于新生儿的脑组织无任何损伤。如果能通过,可以暂时判断为听力正常。

TIPS:有听力障碍的宝宝如能被及早发现,便可早日得到治疗和训练,并在治疗上也比较简单。可使一些小儿的听力完全恢复,即或利用残余听力学习语言,也不至于日后不会说话。

促进宝宝听力发育的好法子

多让宝宝听生活中的丰富声音

丰富的声音比如走路的脚步声、关开门声、流水声、说话声、汽车声、飞机声、风声、雨声等。这些自然环境的声音对促进宝宝的听力发育十分有益。

平时多对宝宝进行听力训练

1、妈妈抱宝宝的时候,最好采用左手抱的姿势,让宝宝尽量靠近妈妈的心脏,以便清晰地听到妈妈的心跳声。

2、对于新生宝宝可以在婴儿床上系上不同音质或音调的发声玩具,刺激宝宝的听力细胞,促进宝宝听力发育。

3、平时多和宝宝轻声说话,哼唱或者播放一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

4、在家里的阳台上挂一个风铃,让风吹动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5、给宝宝听各种物体落地的声音,如球、椅子、书本、铅笔、纸盒等。

6、让宝宝听各种玩具发出声音,如拨浪鼓、八音盒、橡胶玩具等。

7、让宝宝听铃铛、喇叭声等,以区分它们的不同。

8、听动物叫声,让宝宝分辨是什么动物。

TIPS:选择玩具不要选音量过大的,摆放时也要注意距离。强烈的声音刺激容易震坏宝宝的鼓膜,过长时间的噪声会引起宝宝的听力疲劳,反而使宝宝对于语音差别的感受性降低。

    猜你喜欢

    • 幼儿
    • 儿科
    • 产科
    • 产后

    发表评论

    网名(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回复[]取消回复

    提交评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