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健康网

首页  >  心理  >  心理疾病  >  如何正确对待同性恋者?怎么看待同性恋者?

如何正确对待同性恋者?怎么看待同性恋者?[图]

qmy 2017-2-15 11:15:23 同性恋男同女同心理 我要评论(0)

同性恋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都从未间断过,他们一直都是存在的,只不过现在人们慢慢理解和尊重他们,并且可以包容和接纳他们,所以同性恋者也敢于大胆正视自己的性取向,那么如果现实生活中真的遇到同性恋者,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他们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如何正确对待同性恋者?怎么看待同性恋者?(1)

1、正确的态度对待同性恋

同性恋的话题从古到今都没有断过,在我国古代,皇亲国戚中就有同性恋的例子,那时候的人们称同性恋为断臂。有的人认为同性恋患者是因为性才在一起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想要了解同性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因为免疫缺损疾病--艾滋病蔓延以后,很多的同性恋者身处其中,促使社会对同性恋的关注增多,但并不是同性恋直接导致了艾滋病的增加,而是因为同性恋者频繁地更换性对象和不能有效地使用保护措施造成的。

同性恋的研究专家认为:同性恋不是犯罪,也不是邪恶,更不是心理疾病,只不过是有这种倾向的人将自己的这种愿望付诸实现。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他们只能自己选择,而不能听从于别人或社会所需的那种选择。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对待同性恋应在一种科学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角度和原则。

对同性恋做过深入研究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银河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在同性恋形成的过程中的后天因素即社会、心理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最初的性经历,即青春期的遭遇和经历,而同性恋者的身份认同时间最早在14岁,最晚在29岁,年龄中位值是18岁。有调查对象明确提出:第一次性经验极其重要,如果发生在同性朋友之间,就可能终生同性恋。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理和生理都渴望与异性的接触,这种接触最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但是大部分的男女友谊都会遭到老师和家长的猜测和干涉。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不能正常地与异性建立情感联系,就很容易被同性迷惑。他们的情感失去了正常的释放渠道,必然会寻找非正常的渠道,因为人的生理成熟在没有心理成熟做保障的前提下,其结果可想而知。而此时形成的同性恋往往是肯定的同性恋,很难再有改变。

社会上出售的色情盗版碟没有任何限制地进入未成年人的视线和手中,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对一个在精神上没有任何准备的孩子其刺激度超过了大家的想像。欲望被挑起,却不敢与异同房往时,同性就成了目标。

帮助已经认同自己为同性恋者的青少年

很多青少年同性恋者仍然挣扎于对自身性倾向的认可中,也许还没有向父母或同辈人公开自己。他们也很少求助,他们害怕:一旦把自己的性倾向告诉了别人,他们会遭到拒绝或审判。

但同时,他们恰恰是最需要理解和咨询的青少年。辅导者通过张贴海报、散发小册子或书籍等方式告诉青少年,这些话题是安全的。给父母阅读的有关性教育的书单里,一定要包括有关同性恋的书籍。当青少年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同性恋或是双性恋,准备和别人讨论这一话题时,这样的一个环境会使他们感到安全。

青春期对于同性恋者来说是特别具有挑战性的一个时期。幼年时朦朦胧胧觉察到“与众不同”的感受越来越强烈。到了青春期的中期,一部分人会自我认同是同性恋,并且向同辈的同性恋亮相,但家庭成员和学校还以为他们是异性恋呢。这方面的咨询应该包括讨论同性恋是怎么回事,解释对同性恋的传统观念和误解,提供读物和参考源。很多青少年想向父母坦白,但害怕受到歧视。

亮相通常会导致一场家庭危机。父母也会像他们的孩子一样,经历吃惊、否认、反省、愤恨和痛苦等一系列过程。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父母得知子女是同性恋时所做出的反应,就像悼念死人的过程一样。

在很多方面,失去了子女异性恋的性倾向等于一场令人悲痛的死亡,因为很多对异性恋的期待(例如婚姻、家庭、生儿育女)都随之灰飞烟灭。父母经常要教育青少年,性行为有传染性病(包括感染艾滋病毒)和怀孕的危险。研究也表明同性恋青少年有更高的自杀倾向。经常产生自杀念头的青少年迫切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而已经表露要自杀的人则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来调整其心态。

通过文章中专家对于同性恋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同性恋又有了新的了解,要培养自己正确的兴趣爱好,包括在性取向方面,有的同性恋是在后期的环境中造成的,我们也要试着去理解他们的感情。

2、如何预防青春期同性恋

1.认清早期征兆和指针

某些特征是同性恋者共有的。孩子呈现一部份特征并不表示他们会进入同性恋关系。父母过度反应和责罚于事无补,只会节外生枝。接纳和爱仍是使他们回归正常的不二法门。这里提供两种模式的指针:

a.他们不爱传统对两性认定的活动

这个模式里,男孩反喜欢女性活动,女孩喜欢男性活动。当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兴趣时,问题就衍生了。被父母所拒的孩子受挫后,反转向他处寻求肯定。

记住,如果孩子实在不爱传统认定的活动,仍请给予合宜的精神鼓励与接纳,而不是一味反对或冷嘲热讽,你可以在别的项目上重建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b.他们与异性有较多的互动

不被同性朋友接纳是使他们走向异性团体寻求认同的主因。如果孩子选择与异性同行,可能是性别认同出问题的征兆。

这种情况下,不妨用鼓励代替责骂。加强儿子的男性气概或女儿的柔性特质,借着接纳、肯定和开放的态度导正他们,如拥抱或说赞赏的话。

2.认清不健全家庭的特征和行为问题

父母的第二步是认清家庭里不健全的关系和行为模式,努力改善成为一个开诚布公与良性沟通的园地。如果孩子感到疏离与孤立无援,往往是家庭成员与孩子间的互动出了问题。

疏离感是很多同性恋者早期家庭生活中共有的标记,通常是经由下列其中一种家庭模式渐渐形成的。

a.父母想要一个不同性别的孩子

一个家庭里,如果已有一个男/女孩,父母就希望第二个是女/男孩。如果不巧第二个仍是男/女孩,父母常不经意对孩子表白:“真遗憾!你应该生成一个漂亮的女儿。”“你如果是个儿子该有多好!”这样的杀伤力不是孩子可以承受的。

有些父母刻意让孩子穿著、打扮像异性。聪明又敏感的孩子对父母的心意了然于心,为了被父母接受与赢得认同,穿著、表现、行为、举止就尽可能投其所好。这样,就透露出孩子其实是不被父母接纳甚至被拒绝的讯息。

如果你曾经说过伤害子女的话,立刻放下身段跟他们道歉,重建他们在家中的角色定位。

b.父亲长期缺席,亲子关系冷淡

微弱的父子关系也是同性恋者成长过程中共有的现象,他们坦承感受不到父亲的肯定与认同。有些人甚至承认发生同性性行为是想弥补无法得到的父爱。反之,常遭父亲辱骂、动辄得咎的女孩,会因惧怕而对所有男性退避三舍,并转而寻求与女性的关系。

如果家里没有父亲,儿子会渴望有个男性角色为其榜样,女儿也需借着学习与男性有情感上的互动。单亲父母需为子女找一个可信任的亲友,成为大哥哥大姊姊的角色,或寻求协助。

父亲需以开放、诚实的态度对子女表达关爱。有些父亲因原生家庭的背景,不易表达自己的感情。此时,就得找家庭辅导员的协助。能坦承自己的弱点与不足处,等于跨了一大步。对子女而言,看到父亲如何处理错误比完全没有错失还要重要,并且深具意义。

c.孩子遭受性侵害

性侵害对任何孩子都是不堪的经验。但更伤心的是,事后,因父母不自觉逃避或不敢面对,无力帮助孩子从伤痛中得到治愈,并重新站起来。

先前小葛的例子里(见上期杂志),我们看到三方面的缺失:其一,情感疏离的父亲没有与孩子建立沟通的桥梁,那是维系父子感情极其重要的一环。其二,母亲没有倾听孩子。一个只有十岁大的孩子述说大哥哥以特别方式拥抱他时,是在向母亲表达无助与求救。纵使孩子语无伦次,毕竟也已表达非比寻常的讯息。其三,他遭受一个权威大人的侵犯,而他心里相信,因为此人很重要,所作所为不可能有错。

父母需要持续不断以开放的态度与儿女沟通。孩子还小时就教导他们,身体要被尊重,不容被侵犯。任何人都不可碰触他人身体的重要部位,任何不寻常的触摸都要告知父母或当场的其它大人。

最后,成为一个积极的倾听者和沟通者。除了训练孩子懂得保护自己,父母也要学习积极倾听与沟通,协助孩子重建自信与自尊。

同性恋者有希望改变吗?

放弃同性恋行为绝非易事。假如孩子已经有同性恋行为且开始认同同性恋的生活型态,他们反比以前更迫切需要父母的爱与接纳。不要让冲突疏远你们的关系。也许此时亲子关系面临考验,但只要你一心爱孩子,愿意永远守护他们,孩子就有希望重新回来。

在辅导同性恋倾向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协谈他们的父母。我们建议他们祷告、忍耐,用永不放弃的爱对待孩子。我们也已看到果效,因为不少父母已经一扫阴霾,露出希望的笑脸,迎接他们决心放弃同性恋生活的儿女。很多家庭也得到适时的医治,带来生活上无比的盼望。

对孩子不要轻言放弃!好好地爱他们吧!因为他们是你们的至亲宝贝。

 

    猜你喜欢

    • 男性
    • 女性
    • 精神心理科
    • 性病科

    发表评论

    网名(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回复[]取消回复

    提交评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