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健康网

首页  >  人群  >  幼儿  >  小儿弱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宝宝生长过程中有哪些要注意的?

小儿弱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宝宝生长过程中有哪些要注意的?[图]

ycf 2018-1-10 10:42:01 弱视婴幼儿生长 我要评论(0)

宝宝在上涨发育的过程中国,眼睛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发育的非常好,非常的健全的,在宝宝7岁之前,眼睛其实都是处在发育的敏感期,在这样的阶段里面,宝宝的视力也在一步步的稳定下来,所以i,在宝宝发育的环境器,要注意保护孩子的眼睛,避免出现弱视的情况。

小儿弱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宝宝生长过程中有哪些要注意的?(1)

1、小儿弱视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小儿弱视?

儿童弱视是指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0.9的儿童。常见的原因为中高度的屈光不正(常见于远视和散光),而又未经矫正,就是孩子还没有戴眼镜。再一个是,双眼的屈光参差,两个眼睛不平衡,比如,一个眼睛是正常的,另外一个眼睛有好几百度的远视眼。长时间处于这种异常的屈光状态就会造成弱视。这种远视眼是先天的,家长也不太容易发现。

还有单眼的斜视和视线形觉剥夺,比如,小儿先天性的上睑下垂,遮盖了瞳孔,视网膜得不到正常光线的刺激,也会造成弱视。

如何区分弱视与近视、远视?

其实它们也很好区别,比如,你是500度的近视,那么带上近视镜,你的视力就能恢复到1.0,说明你的矫正视力是正常的。而弱视是指矫正视力也达不到正常。一个小孩子,检查下来有300度或500度的远视眼,视力是差的,但给他戴上远视镜以后,视力依然达不到正常,这就是弱视,就是矫正视力达不到同龄儿童的水平。

弱视的最佳治疗时机是几岁?

一般来说,在7岁之前的学龄前期儿童,弱视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但现在也有研究发现,一些大龄儿童,虽然弱视发现的比较晚,治疗得比较晚,但也有一定的疗效。

怀疑小孩弱视,需做哪些检查?

首先要做个屈光的检查,可以检测出近视或远视的度数。我们医院有电脑验光仪,只要对着孩子的眼睛照一照,就能知道眼睛的屈光状态。当然,在没有散瞳的情况下,得出的验光数据也不是很准确。当初步筛查出来有问题的,我们就会用散瞳检查,一般来说,年纪小的孩子都是用阿托品散瞳,使睫状肌麻痹,然后进行散瞳验光,检查眼睛的静态屈光状态。同时配合视力的检查,我们医院还有很多幼儿视力表,如图形视力表,是一些花儿、鸟儿、鱼等图案。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它的正常屈光状态,孩子刚出生时都是远视眼。眼睛正常的发育应该是从远视慢慢往正视方向漂移,到了正视以后再慢慢往近视方向漂移。一般来说,一岁以内的孩子应该有300度的远视眼,到了2岁左右,他的远视程度会慢慢变浅,可能是200度的远视。正常的屈光应该是孩子在10~12岁时会变成正视眼,就是即没有远视也没有近视。

如果一个孩子筛查出来发现远视程度比较高,我们就会给他做散瞳验光。比如说,一个3岁的孩子,查下来有500度的远视眼,明显偏离这个年龄的正常范围,就是说明这个孩子刚出生时远视度数比500度还要深,可能是600度。

孩子弱视有哪些治疗方法?

有两个经典的方法。一是戴眼镜,因为大部分弱视都是因为屈光异常或屈光参差,主要是屈光问题所造成的,所以,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戴眼镜。戴了眼镜,看得清楚了,虽然早期矫正视力还是差的,比如说,没戴眼镜之前是0.2,戴了眼镜之也只有0.3,但是慢慢地就会看得清楚了,视力也就提高了。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弱视的孩子两个眼睛不平衡,一个眼睛度数深,一个眼睛度数浅,那么就采取遮盖的方法,又叫压抑疗法,就是把好的眼睛遮挡住,压抑好的眼睛,让不好的眼睛看。因为,就算你戴了眼镜,矫正了两个眼睛的不平衡,但如果不把好的眼睛遮盖住,那么,他看东西时还是以好的眼睛为主。只有把好的眼睛挡住,不让好的眼睛看,那么,不好的眼睛才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好的眼睛被遮盖,会有影响吗?

我们现在采取的遮盖不是全天的遮盖,而是部分遮盖。就是根据孩子弱视的严重程度,采取从每天2小时到大半天不同的遮盖时间。这样,好的眼睛也有看见东西的时候,所以,不会由于治疗而造成好的眼睛的弱视。

为什么好的眼睛遮盖久了也会弱视?

这就类似于我前面讲的弱视形成的一个病因叫形觉剥夺性弱视,比如上睑下垂,上眼皮把眼睛挡住了,使眼睛得不到正常的光刺激,影响了眼睛的发育,造成了弱视。所以说好的眼睛总被遮挡住也会形成弱视。一般来说,一个好的眼睛如果连续遮盖5~7天,就会对眼睛造成影响。在弱视的治疗中,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还是很低的,因为大多数孩子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得不是很好,会偷看,家长也不会做到从孩子一起床就遮盖到晚上,所以,好的眼睛总有用到的时候,也就不会对好的眼睛造成影响。

95%的弱视小孩通过戴眼镜和遮盖这两种方法就能解决问题。当然,弱视的治疗周期也是比较长的。

弱视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

大部分弱视是先天性的,但是小婴儿也没办法做眼睛的检查,所以,没办法做到早期发现。一般较早发现的弱视是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这是因为一方面两三岁的小孩可以配合医生做一些检查;另一方面,家长会觉察到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存在异常。比如说,有的孩子会一只眼睛斜着看东西;有的孩子会有怕光的表现,如在太阳底下孩子会眯起来一只眼睛;有的孩子会两个眼睛一起眯起来看东西。

为什么弱视小孩会在太阳底下眯起一只眼睛?

这种情况比较多见于外斜(斜视的一种类型)的孩子。当孩子看近的东西时,由于眼睛的集合功能,眼睛不容易斜视;在阳光下主要是看远处的景物,眼睛的集合能力就变差了,那只斜视的眼睛就表现得比较明显,这时反而一个眼睛成像会比较清楚,因为两只眼睛同时看,一个眼睛看正前方,斜视的眼睛反而形成干扰,索性眯起那只斜视的眼睛会看得更清楚。

还有,一些孩子在开始学卡片、学字的时候,会凑得很近看东西。有些两三岁的孩子,喜欢看电视,起初坐在沙发上看,可没到两三分钟,小孩子就会不自主地往前走,走到电视前面看,因为他看不清楚。这些都是视力可能有异常的表现。

另外,虽然小孩子没有这些弱视的临床表现,但是父母有弱视病史,因为弱视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这样的小孩也应该到医院检查。我们临床上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家长小时候有一只眼睛是弱视的,就带小孩来检查,结果发现小孩也有弱视。

市场上有很多弱视的治疗仪,这些治疗仪靠谱吗?

对于是否选用治疗仪器,应该客观地、辨证地来看,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治疗仪就没有效果。

但我觉得,这些仪器更适合那些中重度的弱视儿童使用。弱视的分类是根据矫正视力来区分的,如果矫正视力比较差,在0.1以下的属于重度弱视;矫正视力在0.2~0.5的属于中度弱视;而矫正视力在0.5以上的弱视儿童,我是不建议使用仪器治疗的。因为轻度弱视的儿童,在佩戴了眼镜以后,视力很快就会提高,大概在一年左右。中重度的弱视儿童一般在2~3年都可以治好,如果超过3年还没有治好,就说明眼睛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器质性病变。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治疗了三个月到半年,认真按照医嘱治疗,眼镜也带了,遮盖也做了,孩子也很配合,但效果还不是很好,那么,就应该带孩子再到医院来做一些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一些器质性的疾病。

对于那些中重度的弱视儿童,家长为孩子选择一些辅助性的治疗仪器,也是完全可行的。对于弱视治疗仪的选择,只要有红光闪烁和光栅这两个基本功能就可以了。因为视网膜黄斑这个部位对红色的光最敏感,所以,我们就给它红光刺激。从理论上来说,治疗仪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也会使弱视的治疗时间缩短一点。

当然,也没有必要让所有弱视的孩子都使用治疗仪。我这里也建议家长给孩子做一些辅助性的疗法。对于非近视性的弱视,多做一些刺激性的训练,包括精细的目力训练,像串珠子,但要注意安全,避免用尖的针。再就是做一些描红、描图,因为这个时候的儿童正好是在学习写字、画画,所以,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下面是图形,上面铺一张透明的纸,家长可以逐渐从难度低的一点点过度到难度高的图形、文字,让孩子去描。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手眼协调能力,3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做。再简单一点,电脑里面装一些游戏,比如连连看之类的,也可以让孩子做,即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孩子也很开心。只要是能让孩子去做专注的、感兴趣的事情,治疗效果自然也会很好。

为什么戴了眼镜以后矫正视力仍然达不到正常水平?

这是因为屈光异常以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视网膜的功能没有发育完善。所以,对于弱视儿童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家长要及时给他验光、配眼镜。有些孩子是单眼的弱视,就要做遮盖,把好的眼睛遮盖住,让弱视的眼睛多看多用。

2、宝宝生长过程注意项

生长痛

大多是因运动所致

几位五六岁宝宝的妈妈讨论孩子生长痛的话题。宝妈“花小仙”说:“我女儿5岁,这段时间老说膝盖疼,问了同事,说是生长痛,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

宝妈“嘟嘟妹”的宝宝4岁,过了一个春节,小家伙天天早晚叫嚷腿疼。“可过一会儿,又出去疯跑。我妈说是生长痛,别当回事。”

[专家解析]

“‘生长痛’通常是儿童一天玩耍,运动量累积后产生的废物没有得到释放。”于伟萍说,没什么大碍,只要好好休息一下,就没事了。

于伟萍说,若在询问孩子后,发现他只是膝关节或小腿前侧疼痛,没有受任何外伤,也没有红肿和压痛的情形,孩子活动正常,就没什么大碍。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将一些可能早期发现的疾病误为“生长痛”,如髋脱位在早期也会表现出运动之后腿部疼痛,包括小腿、膝关节等,而事实上,这种反映在腿部的疼痛是由髋关节引起的。

指甲

精神紧张有关

“一看小家伙咬指甲,我头都大了。”宝妈“晓丁”说,她家宝宝4岁,每天总喜欢把指甲放嘴里啃。“指甲啃得干干净净的,有时还会咬破手指。”更让她崩溃的是,老公也喜欢咬指甲,两只手的手指甲也都是秃秃的。

而在记者采访中发现,宝宝咬指甲的情形并不鲜见。对此,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是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只有经常去纠正,但效果甚微。

[专家解析]

于伟萍说,咬指甲是指儿童反复出现的自主或不自主地啃咬手指甲的行为。有的也可表现为咬脚指甲。常见于10~18岁青少年,但也可早至4岁发病,常有家庭倾向。

对此行为,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是,这种行为与精神紧张有关。“当生活节奏或生活环境改变时,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特别容易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

对此,家长单靠打骂、训斥及涂辣椒、风油精等方法非但无益,反会使孩子的病情加重。于伟萍建议,一、要积极寻找引起紧张和忧虑的因素,并及时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二、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从嘴里移开,并用微笑、点头或夸奖的口吻表示赞允,用各种孩子关心的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宝妈“绒绒猫”说:“我第一次发现宝宝夹腿的情况,是在她10个月时。当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两条腿伸得直直的,脸憋得红红的。”后来,宝宝长大些,“绒绒猫”发现她时常出现这种情形,而且每次一夹过腿,就要小便。

后来,“绒绒猫”上网查询,得知这是女孩子才会有的小儿夹腿综合征。为此,她特别焦虑

“萌萌星”的女儿上中班了,小时候的夹腿综合征时常出现。为此,她也很苦恼,曾带女儿去市区几家医院求诊,均无果。

[专家解析]

“小儿夹腿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摩擦会女性私处。”于伟萍说,“女孩常两腿交叉上下擦动,摩擦时出现面红、眼神凝视及额头或全身出汗等现象。”

于伟萍介绍说,夹腿综合征表现在婴幼儿发病较多,1-3岁为高发期,发作时神志清醒,双下肢伸直交叉或夹紧,手握拳或抓住东西。“小男孩也会出现,会伏卧在床上来回蹭。”

对此,于伟萍建议,家长首先要了解这是怎么回事,不必过于焦虑。“平时不要给孩子穿紧身的衣裤,睡前可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使孩子疲倦后才上床睡觉,以便能很快入睡。”另外,经常给孩子清洗外阴,预防因瘙痒引起的夹腿综合征。

    猜你喜欢

    • 幼儿
    • 儿科
    • 眼科
    • 产后

    发表评论

    网名(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回复[]取消回复

    提交评论验证码